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喜报︱3个中心入选,居自治区高校首位!

作者: | 发布时间:2025-09-27 18:03 | 浏览次数: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度自治区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认定名单,全区共获批入选18个。我校申报的3个中心成功入选,位列自治区高校首位。

此次入选的3个中心精准锚定产业创新需求,涵盖民族医药、智慧医疗等前沿领域,分别为:民族医药特色理论与神经科学融合创新内蒙古自治区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蒙医药学院)、人工智能核医学分子影像内蒙古自治区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附属医院)、恶性肿瘤数智化整合防筛内蒙古自治区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附属肿瘤医院)。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我校在特色医学与前沿技术交叉领域的领先实力,也体现了自治区对我校科研创新与产业转化能力的高度认可。

作为自治区聚焦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需求设立的研究开发实体,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是连接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关键纽带。我校3个中心的入选立项,进一步彰显了在医学领域科研平台建设上的优势,为自治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民族医药特色理论与神经科学融合创新内蒙古自治区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

民族医药特色理论与神经科学融合创新内蒙古自治区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立足内蒙古蒙医药特色优势,以现代化转型为导向,聚焦神经系统疾病诊疗难题与技术瓶颈,构建蒙医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肩负着推动民族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重要使命,对蒙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有着深远意义。中心研发团队66人。其中,博士学位36人。近五年获批各级各类课题1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1项,总经费高达5401.07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86篇。其中,57篇被SCI收录。获批专利、软著71项。主编或参编出版学术专著23部。荣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奖一等奖等高质量奖项25项。

人工智能核医学分子影像内蒙古自治区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

人工智能核医学分子影像内蒙古自治区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依托我校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聚焦AI核医学分子影像“卡脖子”工程化技术攻关,产出核心专利与标准,力争成为立足内蒙古、辐射西北部、面向全国的AI+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工程化高地、成果转化枢纽和产业创新引擎。该科室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拥有标准化核素治疗病房及核医学专科门诊,配备了PET/MRI、PET/CT、回旋加速器等先进诊疗设备。科室团队41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优秀青年医师1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4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才5人。团队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产业创新人才团队及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获批各类基金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省部级课题2项,自治区自然基金及科技计划重点、重大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60余篇,单篇最高引用次数超过200次。累计获得科技奖励3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团队连续12年获医院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奖,获自治区科技工作先进个人1人,内蒙古医科大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3人,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技工作先进个人10人。

内蒙古自治区恶性肿瘤数智化整合防筛工程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恶性肿瘤数智化整合防筛工程中心立足我校附属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依托内蒙古自治区癌症中心、内蒙古肿瘤质控中心,重点完成两方面任务:一是建立以医院为基础的肿瘤登记制度,构建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癌症高危人群识别大语言通用模型,并着力推动数据资产登记转化;二是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体液痕量生物标记物检测技术,开发基于血液代谢产物的消化道肿瘤筛查试剂盒。中心团队成员31人。其中,博士20人,正高级职称13人。近五年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发表论文186篇。其中,SCI收录136篇。获省级科技奖励10项。授权专利、软著30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主编、参编著作13部。

稿件来源:科研处 编辑:刘莎 复审:赛音德力格尔、姜玉霞 终审:安志新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敕勒川乳业开发区

邮编:010110

版权所有:内蒙古医科大学        蒙ICP备17000846号-2       蒙公网安备15010302000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