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董玉:矢志岐黄耕教坛 精勤研学求创新

作者: | 发布时间:2025-10-19 11:45 | 浏览次数:

董玉,二级教授,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中医药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药学专业负责人,现内蒙古医科大学科研处处长。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第十一届代表大会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领军人才。她坚持弘扬“蒙古马精神”,叩石垦壤,躬耕教坛,潜心学术,充分发挥科研引领带动作用,运用现代医药技术方法阐释蒙医药经典理论。同时,积极开展科普基地展览、科普知识宣讲等科普活动,在科技部“全国科技活动周及重大示范活动”中获得了较高荣誉。她结合业务工作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领域“放管服”改革,引领科研人员开展有组织科研,组织修订并出台了20余项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取得了新成效;组织建立了科研项目库,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学校科研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在数量及发展质量上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科教融合,启智润心

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药学专业负责人,董玉教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她牵头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推动学校科研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高质量发展。组织创办“科研求实讲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开展学术道德、科研经费管理等专题培训,有效提升了教师和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形成了多学科交叉、人才比例合理,教学科研水平一流的中蒙药人才培养队伍。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药效物质研究重点实验室等3个自治区级科研平台,带领团队获批草原英才创新团队、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养、吸收年轻教师和研究生进入团队,积极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课题。创新团队在助力内蒙古自治区的人才发展战略,促进蒙药产业结构升级,保障药品质量稳定及提质增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教学双驱动,成果丰硕

董玉教授指导多名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科研课题,并荣获“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等多项奖励。主持自治区精品课程,带领团队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将部分研究成果写入《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原理及应用》等著作及教材。为自治区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医药人才。

董玉教授致力于推动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和发展,主持高水平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药典项目2项。制定的特色蒙药材标准被《中国药典》收录,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包括中科院一区TOP期刊等论文14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教材12部。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带领团队荣获自治区“创新先锋号”、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标兵集体等荣誉。

董玉教授作为团队带头人,将中蒙药现代化研究领域中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进一步明确了蒙医经典方剂的适应症,将其精准应用于临床,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促进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外多家企业、研究所、高校、医疗机构进行合作交流,推进蒙药产业结构升级,加速提升企业智能化生产,促进蒙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从三尺讲台到科技前沿,从人才培育到产业赋能,董玉教授以“蒙古马精神”为引领,在蒙医药传承创新与教育事业的航程中笃行不怠。她深耕教坛,坚持科研与教学同频共振,培育出一批批扎根草原的医药学人才;她潜心科研,用现代技术解码蒙医药经典,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学校科研平台实现历史性突破。她正以实际行动激励着更多教育科研工作者投身民族医药事业。未来,这份“矢志岐黄、精勤研学”的坚守,必将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的医药教育与产业进步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稿件来源 :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编辑:刘莎 复审:赛音德力格尔、姜玉霞 终审:安志新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敕勒川乳业开发区

邮编:010110

版权所有:内蒙古医科大学        蒙ICP备17000846号-2       蒙公网安备15010302000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