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风起敕勒,千里苍茫
立足北疆,耕耘实干
何谓北疆医魂?
是马蹄踏雪时未曾迟到的诺言
是实验室里与布鲁氏菌鏖战的
千万次死磕
更是刻进基因的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诺言
在这里,医学不是冰冷的术语
而是56个民族共同捧起的、带有体温的答案
这里的故事是“扎根”的注脚——当北上广的霓虹在简历上闪烁,有人把青春押进基层牧区卫生院的药斗格,他们的皱纹里积着草原的沙尘,掌纹中刻着手术刀的锋芒,而心跳始终与“健康中国”的脉搏同频。在内蒙古医科大学近七十载的办学历史中,涌现了无数以仁心仁术丈量生命维度的“医魂”人物。为充分彰显建校以来内医大人在教育、医疗和科研工作方面的卓越成就,学校党委宣传部在官网、官微、校报特开设“北疆医魂・人物志”栏目,并设“医者”“师者”“学子星光”“校友远方”等专题,这里既有解剖学先驱在煤油灯下绘制的第一幅人体图谱,也有青年教师在智慧教室中点亮的创新火种;既有医院专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的中国声音,也有基层校友在乡镇苏木卫生室写下的坚守日记。我们将以人物为经,以精神为纬,编织起北疆高等医学教育的精神图谱。
本栏目不载丰碑,只镌脚印——他们以身为烛,照亮的是“健康北疆”的版图;他们掌心交叠的温度,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火种。请随我们走进这些未被镀金的故事:在生命最脆弱的褶皱里,在祖国北疆的风沙中,看内医大人如何以仁心为甲,在苍茫大地上写下“大医精诚”的史诗。
无影灯下执刃轻,探微析理若神明。
肌理脉络皆洞见,骨隙神经俱彻明。
庖丁解牛犹逊巧,扁鹊重生亦叹惊。
雕肝镂肾寻真知,传道授业育群英。
王之烈,男,汉族,1926年12月生于辽宁海城,中共党员,人体解剖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后留校任教,1956年,响应党的号召,踏上内蒙古热土,赴呼和浩特参与内蒙古医学院(现内蒙古医科大学)的建院工作,担任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讲师,后于1981年晋升副教授,1987年成为教授。期间曾任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图书馆副馆长等职。

王之烈教授
王之烈教授的一生,是奉献、求真与传承的完美诠释。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解剖学家,更是一位灵魂的工程师,一位在无声的实验室里奏响生命乐章的大师。他是一本“活”的解剖学百科全书,一位卓越的“导航员”,一位可敬的“引路人”,一位热情的“布道者”。
一、一本“活”的解剖学百科全书:师者的博学与教学魅力
王之烈教授的学识是一张立体的、动态的地图。他能清晰地道出某条纤细神经的起源、行程、分支、变异率以及其与毗邻血管那微妙的“舞蹈关系”。他的课堂语言精准如手术刀,从不说“大概这个地方”之类模糊的话,而是准确使用“肱骨外科颈”“窦房结”等专业术语,严谨却又充满诗意。他能将枯燥的术语转化为生动的比喻,“腕管综合征,就像是这条正中神经在它通往手掌的隧道里被‘堵车’了”。他以科学家的严谨追求真理;以艺术家的审美展现人体结构的精妙与和谐;以哲学家的深度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与死亡的意义。
二、一位卓越的“导航员”:人体解剖学科研领域的探路者
王之烈教授是一位在解剖学领域具有重要贡献的中国学者。1955年,王之烈教授首次主译前苏联医学院校教材《正常人体解剖学》,为国内解剖学教学奠定了重要基础。之后出版译著有《人体解剖学名词》《人体造形解剖学》《动物地理学》《解剖学题解1000则》等,编著有《中国人体解剖学名词》《组织学名词胚胎学名词》《系统解剖学》《解剖学析疑》等。他编著的解剖学教材和术语工具书影响深远,他的工作不仅推动了内蒙古医学院解剖学科的建设,还通过教材和名词审订工作,为中国解剖学标准化和教育体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在解剖学专业术语的标准化和学科体系化建设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三、一位可敬的“引路人”: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对生命的敬畏与医学的温度
清晨七点,内蒙古医学院的解剖实验室灯已亮起,王之烈教授总是第一个到,他轻轻抚平无菌单的褶皱,动作轻柔得像在整理一本珍贵的古籍。“他们是我们无声的老师”,他对陆续进来的学生说,“唯有敬畏,方能洞见。”他的第一课,从来不是骨骼或肌肉的名称,而是敬畏,他带着全体学生向“大体老师”默哀,这种敬畏,深植于灵魂,流露于言行,是医学教育中最厚重的人文底色。
四、一位热情的“布道者”:用毕生的激情点亮医学教育之路
离休后的王之烈教授对医学教育的热情丝毫未减,依然担任着《内蒙古医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主编,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学术眼光,为《学报》的发展把关,为年轻学者提供指导。他的言传身教,让一代又一代的内医人明白了什么是对学术的执着,什么是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他担任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订工作委员会主任,仍活跃于学术领域,继续发挥着余热。1995年,经德高望重的老学长项全申教授介绍,王之烈教授开始学习世界语,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保持着“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认知,秉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2010年,他向学校图书馆捐赠80余册图书,并附赠黑胶原声磁带一套,支持学校文献资源建设。
王之烈教授用一把解剖刀,揭示了生命的构造;用一支粉笔,描绘了医学的基石;更用一颗仁心,传递了对于生命最终的尊重与礼赞;他解开了身体的密码,更点亮了无数内医学子心中的明灯。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着后来者前行的道路。无论您是在校师生、毕业校友,还是关心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人士,都请与我们一同翻开这部“行走的校史”,让我们共同续写“北疆医魂”的新篇章!
©版权归内蒙古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所有,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获取授权。
稿件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敖民 编辑:刘莎 复审:赛音德力格尔、姜玉霞 终审:安志新